阿尔茨海默病:发病前34年,大脑就已经有了变化
大部分人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:明明东西就在手上却仍满屋子到处找,想用手机查个什么东西,打开手机后却忘得一干二净……每到这时候总是会自嘲:该不是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了吧?但是你知道吗,其实在一个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前34年,他的大脑就已经有了变化!
日前,美国约翰•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90名40岁以上志愿者进行追踪研究发现:
在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出现的前11~15年,就会出现认知障碍迹象。影像学检查还发现,症状出现前3~9年,内侧颞叶改变发生变化,而内侧颞叶与记忆相关。该研究刊发在《Front. Aging.Neurosci.》杂志上。
一般年龄每增长5岁,该病的发病率就会增长一倍,且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十到二十年。生活中如果出现显著的记忆力减退,空间、思维、语言能力等全面下降,甚至性情改变,忘记自己是谁,原本很内向的人忽然变得冲动等,要引起注意。
因此,有专家建议,年过40岁就要开始有意识地预防阿尔茨海默病,并时刻关注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。
这几类人患病风险高
1.高龄人群
2.有家族病史人群
3.过度肥胖人群
4.高血压人群
5.抑郁状态人群
坚持健康生活方式,可降低发病风险
阿尔茨海默病,目前没有可治愈的办法。只有尽早干预,才能有效延缓进展。
对于已经发生痴呆的患者,规律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、减轻照料负担。由于缺乏根治的方法,最重要的仍然是识别高患病风险人群,并施以积极的预防性措施至关重要。专家认为,尽管遗传因素不可改变,但遗传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原因,良好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预防痴呆最基本的方法。
1.控制体重
BMI应该控制在18.5~24之间,65岁以上老人BMI值可略高。BMI也就是身体质量指数,即:体重(Kg)÷身高平方(㎡)。
腰围最好控制在男性85cm以下,女性80cm以下。
2.护好听力
轻中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,其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、3倍和5倍。因此要保护好听力,建议:
使用耳机时有个“60原则”:音量不要超最大音量60%,连续使用时间不超60分钟,外界声音不超60分贝。
及时佩戴助听器:如果出现听力障碍,建议佩戴助听器。
控制好“三高”:改善生活方式,健康饮食并经常锻炼,以避免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易导致听力损失的疾病。
3.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
据《中国老年血压管理指南2019》,老人的正常血压水平是90-140mmHg。老人应该定期测量血压,即使没有症状,35岁以上的人也应该一年至少测一次血压。一旦发现血压升高,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,控制好血压。
4.多用脑、多参加社交活动
每天抽出半小时到1小时用来看书看报,激发思考、回忆的能力。
每周或每两周和朋友打打麻将、扑克,或者下下棋。训练思维技能,调动大脑。
多和年轻人聊天,交流。既能接触新的事物、文化和语言,也可增进身心健康。
有一两个兴趣爱好。参加手工班、学习厨艺、学习编织、广场舞等,既参加了社交活动,又动了脑。
5.每天最好有30分钟以上的运动
研究显示,体育锻炼可使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降低45%。建议每周运动5~7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
6.饮食中加点“锂”元素
保持健康均衡饮食,遵循地中海饮食结构,多吃果蔬、鱼类、坚果及谷类食物,减少高脂肪的摄入。
我们人体需要多种微量元素,其中,锂元素有稳定情绪的作用,是一种“情绪元素”。一些研究发现,锂元素或许能帮助人们预防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。
锂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,主要的食物来源是谷物和蔬菜。在有些地区,饮用水中也含有大量的这种元素。